红人快讯


中国传媒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京召开“无障碍信息传播与人权保障”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3-12-03    编辑:红人快讯    
0

12月1日,在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中国传媒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的“无障碍信息传播与人权保障”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研讨会分论坛以“构建残障包容性的社会:来自中国、蒙古和印度尼西亚的经验”及“无障碍赋能残障人士:全球视角和国际经验”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国、法国、蒙古、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的代表,以现场或视频的形式参会,共同探讨提升社会的残障包容性、推进信息无障碍传播赋能残障人士的路径方法。

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凝聚国际智慧,共促信息平权,展示无障碍信息传播领域的中国之治,为建设“平等、融合、共享”的数字包容社会贡献力量。

上午,研讨会以“构建残障包容性的社会:来自中国、蒙古和印度尼西亚的经验”为主题,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李新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Shahbaz Khan)教授为开幕式致辞。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蒙古残障人发展机构,印度尼西亚妇女、残障人士和儿童倡导中心基金会,Kotakita机构以及国内相关组织机构的8位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项目官员曾庆怡担任主持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代表夏泽瀚(Shahbaz Khan),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左锋,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尤亮,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廖祥忠出席论坛二并分别致辞。

廖祥忠指出,多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耕无障碍信息传播,以扎扎实实的科研实践成果,推动实现残疾人权益最大化,满足他们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弱势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夏泽翰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全民信息计划,将无障碍信息获取置于公众数字社会建设的最前沿。本次研讨会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平台,希望今天的讨论能够激励我们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包容、无障碍的数字未来,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数字时代所带来的巨大机遇。

左锋表示,近年来,中国全面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增强信息无障碍终端产品的供给,推进无障碍产品和服务技术创新推广,推动信息化与无障碍环境的生动融合,加强盲文手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消除信息鸿沟,助力社会包容性发展,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权益保障状况持续改善,成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生动例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尤亮对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工作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无障碍建设相关法规、标准,建立健全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国际交流合作。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十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并进行主题发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担任主持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处数字包容、政策与转型部门主任兼 “全民信息计划”秘书处负责人Marielza Oliveira发布了《“全民信息计划”2023-2029年战略方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处项目官员胡献红以“以人道主义和人权为基础的数字化转型方法及有意义的获取——包括残障人士”为题,发表视频演讲;中国传媒大学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淑萍则以“光明影院”为案例,介绍了无障碍信息传播的视听实践与中国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工作组主席Cordel Green发表题为《人类能动性:从辅助到无障碍》的演讲;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李啸则聚焦技术赋能无障碍传播,探讨如何践行IFAP理念,以信息智能技术赋能无障碍传播。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两位教授陆海娜、庄以仁分别从性别视角和博物馆网站建设的角度,对信息无障碍传播各抒己见,相互交流。

研讨会现场,中国传媒大学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教授吴炜华展示了“光明博物馆”体验项目。该项目开创性地研发出无障碍感知(听、嗅、触、摸)与数字博物馆模式的有机结合,以无障碍NFC展馆信息激活、导览音频、可触摸展品、志愿者互动手册、在线云展厅等多样态内容产品为主,为视力残障群体打造无障碍博物馆的游览体验。“光明博物馆”以无障碍传播实践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文化赋能、信息增权和技术可及理念,为无障碍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本次研讨会是中国高校首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面向全球开展无障碍信息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交流,旨在构建以推进全球信息无障碍传播与保障人权为主题的高端交流平台。据悉,此次将作为中国传媒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首届主题研讨会,今后拟按年度就共同关注的主题继续举办。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付海钲发布了无障碍信息传播论坛2024年度会议主题——“无障碍信息传播与数字素养”。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传媒大学始终致力于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耕无障碍信息传播。2017年底,中国传媒大学与北京歌华有线、东方嘉影联合推出我国首个以高校师生为志愿者主体的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光明影院”,为全国1700多万视障朋友提供公益文化服务。六年来,“光明影院” 800多名师生志愿者制作了近600部无障碍电影,将作品送到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送给了全国2244所特殊教育学校,对国务院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了点对点覆盖,通过打造“中国广电光明影院公益点播专区”,让无障碍电影走进2亿户家庭。基于“光明影院”项目,中国传媒大学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于2020年成立,研究院扎根无障碍信息传播领域,为推动文化共享、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指导,中国传媒大学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IFAP)、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处联合承办。

热点MOST POPULAR
  • 奔赴少年CIIU首支单曲 《今天见》开启双向奔赴之旅
    泛领文化旗下男子组合奔赴少年CIIU的首支单曲《今天见》于今日正式上线,标志着这支备受瞩目的新生代团体正式开启了音乐旅程...
  • 《乘风2025》赛程过半 蒋一侨用专业与真诚定义“宝藏黑马”
    在《乘风2025》的舞台上,蒋一侨带着“摇滚酷girl”的态度走入观众的视野,秉承着独立音乐人的初心与实力,一路突破自我...
  • 曹云金携手新华社助农直播,以跨界能量点亮墨江茶文化!
    人间四月春茶香,文化传承正当时。在2025年云南普洱墨江县景星镇古树春茶节暨墨江国际双胞胎节即将启幕之际,新华社特邀演员...
  • 诺奖级科学家首次任聘国内飞秒激光企业,产学研国际化合作迈入新纪元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所长费伦茨·克劳斯(Ferenc Krausz)教授应杭州...
  • 旦增尼玛新歌《为幸福存在》治愈上线 清澈嗓音唱尽人间期待
    藏族歌手旦增尼玛最近新歌不断,前不久发表的古风单曲《月如梦》余韵还在耳畔萦绕,今日(4月30日)又携全新力作《为幸福存在...
  • 《我叫赵甲第 2》开播蔡姨风采依旧,王姿允魅力再升级​
    由荆小尧执导,朱琳、吴海霞编剧,王姿允特邀主演的都市传奇励志剧《我叫赵甲第2》正在优酷视频热播中,开播即好评。第2季在制...
  • 宫庭海:中国文娱产业多元领域的开拓者与品质守护者
    展望未来:继续砥砺前行,续写辉煌篇章宫庭海在演唱会的监制和策划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他并未满足于现状。他始终保持着...
  • 《乘风2025》燃战三公 蒋一侨首度唱跳舞台《跳楼机》惊艳全场
    在上周五播出的《乘风2025》三公舞台上,蒋一侨首次挑战唱跳舞台,与队友默契配合,完美演绎歌曲《跳楼机》,极致表现惊艳全...
  • 刘诗诗新剧《淮水竹亭》开播 东方淮竹持笛驭火飒爽开打
    由刘诗诗领衔主演的东方侠情群像剧《淮水竹亭》4月28日开播,该剧讲述了神火山庄大小姐东方淮竹(刘诗诗 饰)为守护家族使命...
  • 赵传合肥巡演暗藏“传来好运”惊喜 助阵曾毅新片嗨唱会梦幻联动
    赵传“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巡演”4月26日合肥站圆满落幕后隔天现身曾毅新片嗨唱会梦幻联动,曾毅调侃“我是听您的歌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