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快讯


著名导演狄杰谈中国‘作者电影’

发布时间 2023-10-10    编辑:红人快讯    
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

经过漫长的上映期,近日春节档电影终于集体收官。其中《无名》收获票房9.31亿元,在豆瓣上的评分6.6分,有60多万人参与了打分,影片评论极具两极化,豆瓣短评栏甚至一度挂上了“当前观众意见分歧较大”的官方提示。

为何一部电影会出现如此撕裂的两极化口碑?知名导演狄杰认为,这是一部作者电影会经历的必然结果。但《无名》的成功或许能让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更丰富,有出现更多不同类型和风格的电影的空间。

狄杰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曾作为导演、编剧、制片人创作过不少颇具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其执导的电视剧《谍战深海》《预备警官》《小留学生》都曾热播荧屏,其担任制片人的电影《地下的天空》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中斩获大奖。

图为著名导演狄杰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专访。

记者:《无名》上映后,口碑极具两极化,在很多评论中都有提到作为谍战题材的《无名》却更像是一部文艺电影,您怎么看?

狄杰:《无名》确实是一部有文艺气质的电影,这点毋庸置疑,但并不能因此就把他简单的归类为文艺电影,因为他同时也兼具商业电影的多种元素:具观赏性的谍战题材;“超级商业电影”(程耳导演在《无名》的宣传中曾笑称影片是“超级商业电影”)才有的大体量投资;实力派演员和流量明星组成的超豪华的演员阵容,等等。但影片最具辨识度的是程耳导演延用了其个性化极强且鲜明的创作风格来拍摄一部强情节、快节奏、多反转的谍战题材的类型化电影。如果一定要让我给《无名》分类,我更倾向于把《无名》定位成一部风格强烈的‘作者电影’。

记者:您怎么理解‘作者电影’?

狄杰:作者电影是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界的一种创作主张,最早发端于法国著名导演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1948年发表的《摄影机—自来水笔,新先锋派的诞生》一文。文中第一次提出,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正如作家用笔写作一样,电影导演可以用摄影机来进行银幕“写作”。有众多著名的导演如特吕弗、阿伦·雷乃、伍迪·艾伦、马丁·斯科塞斯等,皆创作过众多风格鲜明的作者电’。我们华语影坛也有不少这样的导演,如中国台湾的侯孝贤,中国香港的王家卫和中国内地的贾樟柯等。他们的作品大多有导演个人的强烈风格,有导演独特的烙印和气质,且往往对人性、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探讨更多、更深,且有一定的文艺质感。《无名》就是这样一部有着浓郁的程耳烙印的作者电影。

我在看完《无名》后特意又看了程耳以前拍摄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边境风云》等影片,发现这些影片无论是在影像、叙事风格、细节处理,还是剪辑手法上都基本上形成了一种统一的、强烈的个人化风格,形成了程耳所独有的视听语言和美学风格,有鲜明的程耳烙印。

记者:在现今的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一部《无名》这样有鲜明导演烙印的作者电影意味着什么?

狄杰:《无名》的成功或许能让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更丰富,有出现更多不同类型和风格的电影的空间,让中国的观众有更多的选择。我曾看过一篇程耳导演的专访,他坦言:“《无名》从开始萌生想法到最终过审定档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在这7年里,他基本就在做这一件事。” 试想,一个正在当打之年的导演,用七年的时间来完成一部作品,他的这种专注和投入,尤其是在如今这个票房至上,商业电影盛行,且一味推崇单线叙事、快节奏、无脑搞笑、小品化抖梗大行其道的电影市场,有多难得和令人佩服。但即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程耳导演没有放弃自我的坚持,更没有一味的去讨好市场,他秉承着自己的创作初心,坚持着自己的风格,或许这也是《无名》引发了两极化争议的根源所在。

记者:您能在极具两极化争议的话题上谈谈您的看法吗?

狄杰:我之前特意上豆瓣去看了一些给《无名》差评的留言,大多有一个共同点——看不太懂!《无名》作为谍战题材的‘作者电影’是程耳导演个人的第五部长片。细心的观众可以看出他与导演的前四部电影作品,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更有成长和突破和更深的程耳烙印。拿《无名》和《罗曼蒂克消亡史》对比可以看出,从剪辑和叙事来说,《无名》虽依然采用了程耳惯用的多视角、非线性剪辑,事件时空跳跃式的相互交错、交织的手法,但在一条事件线和另一条事件线之间的关联、一个结局和另一个开端之间的因果关系却连接得更紧密和清晰。当然,导演在《无名》中使用了大量的隐喻、暗喻和不露痕迹的细节埋伏,台词极简洁但又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这些都需要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专注和投入,时刻紧跟电影的节奏,才能把一块块散落的拼图复原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程耳导演曾说过的一个观点我深为赞同:“(导演)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比观众更懂,不要觉得观众会理解不了.”事实上,我作为一个导演,同样认为现今的观众大多都有着丰富的观影经验,都很聪明。他们大多对电影有较强的参与意识,而一部能让观众积极参与其中并入戏的电影,无疑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无名》就是一部尊重观众的电影,但这样的一部电影也需要观众对他的尊重,需要观众在两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更专注,因为一时的走神或许就会错过某些重要的信息而导致对整部电影的理解产生偏差,这或许也是一些观众诟病《无名》看不懂的原因吧。

记者:您认为《无名》这样一部作者电影的出现会给中国电影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

狄杰:《无名》的票房将近10个亿,程耳导演也说影片已经盈利。《无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并盈利无疑是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创作者只要用心去做好的电影,无论类型,大概率能得到观众的青睐和肯定。同时,《无名》的成功也必将为中国的电影市场在未来能出现更多个性化强烈、风格多样的作者电影开拓出更大的空间,让制片公司对此类型电影的投资更有信心和踊跃。事实上,任何一个成熟、健康的电影市场都应该有着丰富且多样性的选择。衡量一个电影市场的成熟度不能只看票房、体量和规模,市场的多样性和细分更是不可或缺的两大指标。中国电影市场要想不断成长,绝对不能只注重票房而被动的把电影的风格和类型单一化、扁平化。反之,一个风格多样、百花齐放,有多类型片种的电影市场才是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该有的样子。当然,这需要多方的合力,不仅需要像程耳导演这样的电影创作者和电影投资方的坚持和努力,更需要观众和市场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一些非营利性的影视机构、协会和政府等多方的支持和推动。希望在多方的共同合力下,中国的电影市场能越来越多样化,中国的电影观众也能有更多的选择。

热点MOST POPULAR
  • 诺奖级科学家首次任聘国内飞秒激光企业,产学研国际化合作迈入新纪元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所长费伦茨·克劳斯(Ferenc Krausz)教授应杭州...
  • 旦增尼玛新歌《为幸福存在》治愈上线 清澈嗓音唱尽人间期待
    藏族歌手旦增尼玛最近新歌不断,前不久发表的古风单曲《月如梦》余韵还在耳畔萦绕,今日(4月30日)又携全新力作《为幸福存在...
  • 《我叫赵甲第 2》开播蔡姨风采依旧,王姿允魅力再升级​
    由荆小尧执导,朱琳、吴海霞编剧,王姿允特邀主演的都市传奇励志剧《我叫赵甲第2》正在优酷视频热播中,开播即好评。第2季在制...
  • 宫庭海:中国文娱产业多元领域的开拓者与品质守护者
    展望未来:继续砥砺前行,续写辉煌篇章宫庭海在演唱会的监制和策划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他并未满足于现状。他始终保持着...
  • 《乘风2025》燃战三公 蒋一侨首度唱跳舞台《跳楼机》惊艳全场
    在上周五播出的《乘风2025》三公舞台上,蒋一侨首次挑战唱跳舞台,与队友默契配合,完美演绎歌曲《跳楼机》,极致表现惊艳全...
  • 刘诗诗新剧《淮水竹亭》开播 东方淮竹持笛驭火飒爽开打
    由刘诗诗领衔主演的东方侠情群像剧《淮水竹亭》4月28日开播,该剧讲述了神火山庄大小姐东方淮竹(刘诗诗 饰)为守护家族使命...
  • 赵传合肥巡演暗藏“传来好运”惊喜 助阵曾毅新片嗨唱会梦幻联动
    赵传“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巡演”4月26日合肥站圆满落幕后隔天现身曾毅新片嗨唱会梦幻联动,曾毅调侃“我是听您的歌长大的”...
  • 王丹妮四次结缘金像奖,共绘电影与时尚星光
    4月27日,演员王丹妮现身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红毯。作为兼具电影质感与时尚气韵的知名女演员,王丹妮今年受邀担任金像奖当...
  • 《盲杀》今日上线|盲眼刀客血洗江湖,这一次刀光就是答案​
    雪夜的血还没化,顾北的听风刀已舔过第十三道喉管。刀刃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映出他空洞的眼窝 —— 瞎子的刀,从来不是为了杀人...
  • 第 31 届 IMC 陕西首站启幕!未来新星闪耀中大国际99 T台
    “第31届IMC上海国际模特大赛中大国际99陕西总决赛”于4月27日在陕西中大国际99圆满落幕,由中大国际99联袂、上海...